| 九原可作 | |
| 成语拼音 | jiǔ yuán kě zuò |
| 简拼 | jykz |
| 感情色彩 | 褒义词 |
| 成语结构 | 主谓式 |
| 解释/意思/寓意 | 九原: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,因称墓地;作:起,兴起。设想死者再生。 |
| 出处/来源 | 《国语·晋语八》:“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,曰:‘死者若可作也,吾谁与归?’” |
| 成语用法 | 作宾语;指死而复生 |
| 例子/造句 | 盖晋武帝称“安得诸葛亮者而与之共治”,正使九原可作,盍亦思所以用之。(宋·陈亮《英豪录序》) |
| 英文翻译 | the dead in the graves can resurrect. 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 |
| 常用程度 | 生僻 |
| 九原可作成语接龙:九原可作 → 作贼心虚 → 虚虚实实 → 实心眼 → 眼穿肠断 | |
九天九地 九流百家 九流宾客 九流十家 九年之储 九衢三市 九仞一篑 九世之仇 九死不悔 九死未悔 九五之尊 九蒸三熯 九州四海 九宗七祖 九折臂 九回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