觳觫伏罪 | |
成语拼音 | hú sù fú zuì |
简拼 | hsfz |
感情色彩 | 褒义词 |
成语结构 | 偏正式 |
解释/意思/寓意 | 觳觫:恐惧得发抖的样子。指惶恐认罪 |
出处/来源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。” |
成语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;指认罪 |
例子/造句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2回:“公子宋随班行礼,全无觳觫伏罪之语。” |
产生年代 | 古代 |
常用程度 | 生僻 |
觳觫伏罪成语接龙:觳觫伏罪 → 罪恶昭着 → 着意栽花花不发,无意插柳柳成荫 → 荫子封妻 → 妻离子散 |
翻江倒海 一败如水 一挥而成 席地而坐 安常守故 系风捕景 下车之始 绸缪帐扆 抽青配白 抽钉拔楔 抽简禄马 抽抽噎噎 愁颜赧色 束装就道 杞国忧天 烂如指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