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入膏肓 | |
成语拼音 | bìng rù gāo huāng |
简拼 | brgh |
近义词 | 人命危浅、行将就木 |
反义词 | 妙手回春、手到病除 |
感情色彩 | 贬义词 |
成语结构 | 主谓式 |
解释/意思/寓意 | 膏肓:古人把心尖脂肪叫“膏”,心脏与膈膜之间叫“肓”。形容病情十分严重,无法医治。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。 |
出处/来源 | 先秦·左丘明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医至,曰:‘疾不可为也,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。’公曰:‘良医也。’厚为之礼而归之。” |
成语用法 |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,用于事物或人 |
例子/造句 | 吾观刘琦过于酒色,病入膏肓,今见面黄羸瘦,气喘呕血,不过半年,其人必死。(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二回) |
英文翻译 | have no hope of recovery |
故事/典故 | 春秋时期,晋国国君晋景公得了重病,秦国国王秦桓公派名医缓前去为其治病。缓来到晋国,见到晋景公,把好脉后摇头叹息说:“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肓上面,膏下面,药力是无法到达的。”果然,没过多久,晋景公就病死了。 |
成语正音 | 肓,不能读作“mánɡ”。 |
成语辩形 | 肓,不能写作“盲”。 |
成语辩析 | 病入膏肓和“不可救药”;都形容病势严重;无法医治。但病入膏肓偏重在“病”;也比喻事态严重;无法挽救;“不可救药”偏重在“救”、“药”;比喻毛病很重;无法挽救;而且适用范围比病入膏肓广。 |
产生年代 | 古代 |
常用程度 | 常用 |
病入膏肓成语接龙:病入膏肓 → 找不到合适的成语... |
气息奄奄 多愁多病 命若悬丝 命在旦夕 枯鱼衔索 旧病复发 疥癣之疾 风中之烛 风烛残年 风烛之年 风烛草露 采薪之忧 采薪之疾 不药而愈 不治之症 半截入土